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基金 >

全球视野、本土研究——解码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的硬核实力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1-07-14 10:33:24


来源:点拾投资

导读:2017年12月,港交所公布了上市改革的举措,将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在主板上市,并放弃设立创新板。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当时坦言,这是1993年引入H股之后,港交所在过去20多年在上市制度方面做出的最大变革。

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一批新经济的公司陆续在港股上市,涵盖移动互联网、创新医药、新消费等领域。同时,伴随着A股和港股两地的交易市场打通,北水持续南下,不少公募基金均在组合中纳入港股优质标的,“重仓中国”变得更加国际化。

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化视野在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视野,本土研究”,正是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的鲜明标签。基金经理大多是从海外市场起步,深耕港股、美股、A股,他们会从更宽广的维度思考,在“升维”中发现机会;同时,他们掌握扎实的本土研究方法论,了解行业景气度和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全球视野是一种思维,用全球视角看待国内的产业趋势和可能的终局,例如,中国在某些行业的发展具有领先优势,如锂电池等;但在另外一些行业,如半导体、SaaS、VR、AR等领域则是由海外引领,值得我们借鉴。本土研究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有大量机会深入一线调研,跟公司管理层、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学习和求证。”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李耀柱用简明扼要的一段话阐述了“全球视野,本土研究”八个字的内涵。

这八个字既是广发基金海外团队的品牌标签,也是每位基金经理从业经历及投资框架的映射。李耀柱入行看的是美股、港股,后来深耕港股、A股、美股,锻造了扎实的全球投资能力;杨定光出身商业世家,先天对商业比较敏感,是行业中少有的打通“A+H股”的价值投资老将;张东一从2008年开始覆盖A股和港股,以消费为圆心,向医药、金融、制造等行业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张笑天有9年股票投研经验,构建了以港股、A股、美股中的科技成长行业为核心的投资能力圈;新生代基金经理樊力谨曾是海外研究组组长,他的策略是深耕港股的富矿行业(互联网、医药、新消费),从中挖掘成长红利。

十年光阴荏苒,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在几轮牛熊周期的考验中并肩作战,携手前行。他们在充分发挥本土研究优势的同时,也在更宽广的市场中培育了自己的“全球视野”,并以优异的长期业绩获得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肯定。

自2013年以来,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连续8年获得三大证券报权威奖项,其中,4次荣获《中国证券报》授予的“海外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5次荣获《上海证券报》授予的“金基金·海外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连续4次获评《证券时报》评选的“海外投资明星团队奖”。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帮助大家了解广发基金海外团队的5位基金经理。

李耀柱:科学与艺术结合

在全球产业链中挖掘优秀成长

 

著名作家张爱玲女士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对李耀柱来说,他比别人幸运的是,他在大学时代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投资,并一早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2006年,还在中山大学力学专业读大二的李耀柱,偶然接触了A股市场。他拿着家人出资的十几万本金,在牛市获利几十万。然而,2008年的熊市,他的账户从高点出现大幅回撤……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敬畏市场的种子,也影响了他之后的投资世界观。

后来,他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攻读金融数学与统计专业研究生。“那时,我就立志要走专业化的投资道路。”回忆起赴港求学,李耀柱分享了他最初的想法。

香港无疑是国内投资者了解海外投资理念和方法的首选窗口。在香港学习期间,李耀柱不仅接受了正统的科班培训,也渐渐认识到,只有持续提升投资能力,才有可能从市场中稳定地获得超额收益。

2010年毕业后,李耀柱加入广发基金,先后从事交易、研究等工作。4年交易员的工作经验,让他对基本面、市场趋势和市场情绪有深入的理解和敏锐的判断。2014年,他进入国际业务部负责行业研究,主要覆盖互联网科技类上市公司,重点跟踪美股和港股的优秀企业。

2015年12月,李耀柱开始担任QDII指数基金经理,所涉及的指数包括纳斯达克100指数、全球医疗保健指数、生物科技指数等,其中不少指数是海外新兴产业类、科技类指数的代表。在此期间,他对医疗保健、科技等行业的产业链进行了重点跟踪,为其后来理解国内优秀企业打下了基础。

2016年11月9日,是李耀柱职业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他开始担任广发沪港深新起点的基金经理。这是一只主动型基金,投资范围覆盖A股和港股,港股通标的股票占基金资产的比例最高可达95%。李耀柱开始将过往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基金组合管理中,并展现了清晰而稳定的价值成长风格。

从持仓风格看,李耀柱具有鲜明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股特征,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个股的选择,偏好TMT、消费和医药三大成长赛道。从背后的内核看,李耀柱把时间要素融入到了成长中。他认为:“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投资收益的实现,同样需要时间才能达成。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通过陪伴优秀企业成长,让优秀企业为持有人带来良好的中长期回报。”

在自上而下的框架中,李耀柱强调从全球产业链中寻找投资机会,他是市场上比较少的横跨港股、美股、A股三大市场的基金经理。他强调投资的重点不是选择市场,而是选择行业和个股,从全球产业链中找到各个环节最优秀的企业。在每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都有着优秀的管理层和组织架构,也是李耀柱选股体系中最重要的软性指标。

在自下而上选股过程中,李耀柱偏好企业处在ROE向上生命周期的阶段。他认为,企业的成长会经历高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ROE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ROE生命周期是独立于景气度周期之外,一个更长趋势的变化。在企业处在ROE向上阶段时,代表企业的竞争力在改善,或许来自更强的定价能力,也可能来自更好管理对周转率的提升等因素。

李耀柱也做过量化分析,发现无论是在美股、A股还是港股,ROE上升过程中带来的超额收益是最多的,也是获取企业超额收益的“甜蜜点”。同时,李耀柱一直强调公司的进化力,具有强大进化力的公司可以穿越行业和经济周期。我们可以看到,李耀柱把科学和艺术融入到了他的投资体系中,帮助他实现了长期优异的投资业绩。

杨定光:注重估值和质量平衡

追求长期投资的复利

 

2020年8月13日,杨定光接手管理广发创新驱动,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执掌的第一只公募基金。因而,他时常自谦地说自己是“公募新人”。但实际上,杨定光入行已有14年,从事投资已有11年,是一位经历了多轮牛熊周期的专业选手。

杨定光的履历显示,2007年,他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进入兴业证券自营投资部担任行业研究员,2010年7月升任投资经理。2011年,杨定光调入在当时绝对收益领域有着很好口碑的兴证资管,先后任投资经理、投资总监,并在2016年被提拔为副总裁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2020年7月,杨定光加入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任部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从券商资管到公募基金赛道,杨定光保持了在兴证资管时代的投资方法论——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进行深度研究和跟踪,以寻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在组合管理上,他的风格偏价值成长,行业适度分散,注重估值和质量的平衡。

“每个人的风格都会带着成长的烙印。我在从业早期就是按价值体系培养,底层思想是择股,宏观经济判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市场的方向很难看清,我更倾向于将精力相对集中在个股的深度挖掘和精研上。”杨定光认为,对企业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到内核。

具体而言,杨定光重点研究企业的三张表——人力表、技术表和财力表,这与大部分人研究的重点略有不同。其中,人力表是最重要的,代表一个企业的灵魂。杨定光告诉我们:“人至关重要,人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执行力,企业最顶层的逻辑是价值观和文化的逻辑。”在他看来,文化是根,正确的价值观会渗透到他的择股上。杨定光出生于商业世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小见过各种商业模式和陷阱,对商业和人特别敏感。”

我们一直说专注才能成就专业。杨定光从业十几年以来,长期保持高勤奋度。晚上在家,他依然坚持研究工作,经常两三个小时都在打电话,与研究员、产业研究专家讨论公司基本面、行业景气等。杨定光半开玩笑地说,自己脑子里都是股票。在他看来,基金经理亲自调研上市公司、看公司财报、做盈利预测模型,能更好感知公司基本面所处的状态。

不过,杨定光并不是对A股和港股进行全覆盖,而是把自己的能力圈定在比较小的范围内,重点跟踪不超过100家优质企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什么股票都懂,大概率不是很出色的基金经理。”杨定光认为,通过长期跟踪一批优秀公司,可以对基本面形成深度认知。而正是基于深度认知,杨定光在个股持仓比较集中和稳定,面对市场剧烈波动时能够坚持,在择股上也有较高的胜率。

在投资上,杨定光特别喜欢一句话:大道至简。他运用的也是最传统的价值投资框架:看重企业利润创造的本源,避免买得太贵(重视估值),也避免买低质量公司(看重竞争力),坚持价值基础上的复利原则(绝对收益思维)。他希望通过一以贯之的投资体系,努力实现长期投资的复利。

张东一:以消费为圆心

精选风险收益比突出的优质资产

 

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基金经理运筹帷幄,管理资金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充满神秘又宛若明星。但当张东一谈起自己的职业时,她只是淡淡地说道:“基金经理就相当于一位厨师,当后厨有更多熟悉的食材可供选择时,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烹调出合时合宜的美食。”

生动形象的表述,其实也映射着张东一对做好基金经理的感悟:“食材足够多、足够熟悉,才能做出更多好菜。”对应到投资中,张东一对研究范围不设限,以全球视野在A股和港股中精选好公司;她以消费为圆心,向医药、金融、制造等行业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对于看好标的,她也会兼顾成长性和安全边际,精选风险收益比突出的优质资产。

张东一是广发基金自主培养起来的明星基金经理。2008年,她从全球顶尖的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担任行业研究员。当时是2月份,A股刚经历2006年-2007年大牛市,正处于均值回归的过程。张东一研究的是当时相对“冷门”的行业——消费。

作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约克大学的金融和会计双硕士,张东一从入行就把自己的财务专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消费行业的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也鲜有故事概念炒作,对研究员而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看报表、做渠道调研。

在从事行业研究的5年时间,张东一把重点跟踪的公司报表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拆解,比如开了多少家店、每家店能挣多少钱,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进行相互印证,最终才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形成完整、准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她见证了优秀的消费公司逐步成长的过程,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2014年,张东一从研究员提升为专户投资经理,覆盖的行业拓宽至医药、制造业、电子、金融等。因管理业绩出色,2016年7月,张东一转任公募基金经理,此后,A股和港股成为张东一的主要投资阵地。

张东一认为,投资是赚取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而ROE是衡量股东投入资本的回报率,是股东回报的本源。因而,她的投资也是围绕ROE构建框架,主要采用两种策略:一是长期持有高ROE公司的策略,也就是在合适价格买入好公司并长期持有;二是PB-ROE策略,找到PB估值和ROE盈利能力比较匹配,中短期风险收益比较好的品种。

那么,哪些行业ROE比较高呢?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金融、家电、部分制造业等板块均位列其中。以张东一管理的广发聚优为例,累计超额收益贡献比较突出的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电,这些都落在大消费领域。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张东一也曾经在2019年二季度把港股的李宁纳入到其管理的广发估值优势第二大重仓,那一年李宁涨幅达到178%,对其组合的收益贡献超过10%。

我们也发现,港股在大消费领域对A股是很好的补充,包括张东一在组合中重仓的国潮服饰(李宁、安踏、波士顿等),生物医药(药名生物、微创医疗等),互联网新消费(美团、腾讯等)。这些代表新消费的企业,为张东一的组合贡献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除了要获得投资收益,张东一也非常注重持有人的体验。她认为,持有人最终能否在一只产品上赚钱,和产品的波动率高度相关。她希望通过降低组合的波动率,让持有人获得还不错的盈利体验。

张笑天:个人的Alpha背后是时代的Beta

追求与时代趋势契合的成长

 

今年,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引进了一名新成员——张笑天。1988年出生的他,人如其名,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睿智而坚定。张笑天在基金行业从事股票投研工作已有9年,在投资岗位工作也有五年半,是一位研究基本功扎实、投资体系成熟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张笑天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运筹学专业。“运筹学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学科,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学算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张笑天介绍,运筹学专业有一句流行的座右铭:“ There’s always a better way”(无论做任何事情,总有更好的方法)。这种意识让他非常关注效率提升,包括个人、企业、社会效率的提升,以及推动这些效率提升背后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长期来看,能够提升社会效率、创造社会价值的公司会给投资者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2012年12月,张笑天走出校门回国工作,加入华夏基金担任股票研究员。入行初期,他覆盖的主要是汽车等传统行业,后来兴趣和时间逐渐转向新兴行业,包括科技、新消费、新能源和创新药等。“深入研究汽车行业对打下扎实的研究功底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汽车是消费品,它同时还是周期股,而且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也非常考验对科技趋势的理解力和敏锐度。”张笑天解释说。同时,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的研究历程,让他特别关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效率提升。

基于研究工作的出色表现,张笑天在2016年初走上投资岗位,开始管理专户产品,一开始以个股挖掘为主,后来逐渐培养了行业配置和组合管理的思维,形成了鲜明的成长投资风格。

张笑天的投研经历以港股、A股、美股中的科技成长行业为核心圈。“重要的不是一个公司在哪个市场上市,而是这个公司能否顺应时代的趋势,企业家是否对未来格局有清晰的判断,公司是否为未来做好布局。对成长投资机会,最重要的信息并不在财务报表或静态估值上,而是在企业家对未来趋势敏锐的嗅觉、洞察力和超常的执行力上。这些公司在表面的数据图表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志趣、格局、性格和能力,也就决定企业发展不同的命运。满足这些标准的优秀成长公司在哪个市场上市,我就会重点投资哪个市场,同时我也会严格遵守基金产品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对于不同的市场,我会从全球投资者的视角,集中投资这个市场具有独占性和独特竞争优势的行业和公司。”

在张笑天的投资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与时代趋势契合的成长。他认为,投资的胜负手,第一步是准确的认知和顺应时代趋势,第二步是执行力和战略定力。“个人的Alpha背后是时代的Beta,个人和企业的努力要在时代趋势的大背景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不同投资理念和方法论也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相对有效。” 他从投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方法论,从四个“力”(进化力、渗透力、垄断力、破圈力)的信号挖掘成长投资机会。

张笑天最喜欢的公司有这样的特点:企业家精神与时代趋势相契合,在长坡厚雪的行业里持续加固自身的护城河,优秀的管理层,可持续的成长而不是脉冲爆发式的增长。对于成长投资,他经历了一个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他会借鉴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尽量规避经验思维和线性外推的人性弱点,力求抓住新技术新趋势的主要矛盾和逻辑主线。

成长投资不可避免需要面对更快的变化和更大的压力。“我相信理性的乐观主义,悲观者收获智慧,乐观者收获回报”,张笑天阐述道,“做学术研究的人习惯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做学术这样是对的;但是对于投资,我把建立在审慎、认真调查基础上的相信作为思维的底色。”

张笑天喜欢阅读,除了投资领域的书,也会从投资圈以外汲取智慧,他特别喜欢《论持久战》《三体》。他说:“论持久战反驳了失败主义和速胜论,告诉我们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长期坚持不动摇,压力越大的时候,离黎明就越近了,投资也是如此。科幻并不是空想,而是通过现在观察到的科技和社会趋势从而预判未来,这个跟投资工作是很相近的,因为投资也是预判未来、投资未来。”

樊力谨:持续深耕富矿行业

努力捕捉时代成长红利

 

樊力谨是一名金融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本硕都在中国人民大学修读经济、金融专业。2016年毕业后,他加入北京一家私募基金投资公司,主要负责消费行业研究,覆盖的公司以A股为主、港股为辅。

2018年,樊力谨加入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海外组,重点研究港股,也覆盖美股、欧洲、日本等部分优质公司。“我发现同一行业属性的公司,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政策影响之下,商业模式表现迥然相异。这让我拓展了自己的眼界。”那时,樊力谨覆盖金融、地产,属于与宏观总量紧密关联的行业,研究时需要将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跟企业的发展阶段相结合,让他学会站在全局的视角进行产业比较。

正如基金圈的那句行话,基金经理构建的投资组合,与其教育背景、从业经历息息相关。金融专业的教育背景,让樊力谨在研究时喜欢从经济理论、商业逻辑的角度思考,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会比较重视。4年行业研究经验,则让他在消费、金融、地产等行业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壁垒。

广发基金内部人士对樊力谨的评价是“踏实、认真、愿意下苦功夫”。对方举例,“小樊研究一家公司,会认真阅读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每一年的年报,把管理层关于战略的表述打印出来反复琢磨。”对此,樊力谨表示,他需要通过非常多的案头资料,包括公司发展史、战略的变化及大量的财务数据,才能对公司形成深刻的认知。

凭借着研究员期间的优异表现,樊力谨在今年5月提拔为公募基金经理,参与管理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虽然他从事投资的时间不长,但他对于港股和A股的差异、组合构建思路等,已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第一,港股和A股的投资者结构不同,前者的流动性没那么活跃,股票交易成本更高,要求基金经理做中长期的价值投资,‘谋定而后动’。第二,港股也很难按照赛道来投资,因为不少细分板块只有一两家公司,更需要在公司研究层面下功夫。”樊力谨认为,港股投资要做更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只有基金经理对公司长期基本面有信心,才能坚定持有。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樊力谨重点关注的对象?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选股思路:“好的生意、对的人、合适的价格。”

第一,好的生意。樊力谨从两个角度考虑生意,首先是看市场空间是不是足够大,只有大的市场,才有可能成长出大企业,即“水大鱼大”。其次是公司是否具备竞争壁垒,竞争壁垒的强弱与盈利能力直接相关,而盈利增长是股东最核心的回报来源。

第二,对的人。樊力谨比较重视公司治理,从三个角度考察:首先看管理层的背景和过往表现,核心团队是否稳定;其次看股权结构,判断股权结构是否市场化,能否给优秀管理层足够的激励,重要股东利益是否合理制衡,中小股东利益是否有所保障;最后看公司历史上在关键时点是如何决策的,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力如何。

第三,合适的价格。樊力谨并不是从低估角度进行价格判断,更多是对买入的收益空间,即公司未来市值和当前市值水平的差距来评估。他坚信好公司需要以一个动态的好价格买入,需要耐心等待好价格。比如说一些优秀公司在经营周期的低点,通常会给到不错的买入机会。

作为一名新生代的年轻基金经理,樊力谨的投资框架带有鲜明的成长烙印,他把成长作为投资中最重要的因子,努力抓住时代的成长红利。他认为,放眼全球看,中国是少有的总量仍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体。同时,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后,港股新经济公司占比快速提升,为投资人提供了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独特机会。未来,他会持续深耕港股的富矿行业,包括互联网、医药、新消费等。

  •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