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反欺诈案例获誉,投诉需走正规渠道保权益

近日,上海市保险行业2023—2024年度反保险欺诈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揭晓,由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报送的“打击H某代理退保黑产团伙案”荣膺“上海市保险行业反保险欺诈优秀案例”称号。一直以来,平安人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完善投诉中国平安服务机制,坚决维护保险市场秩序,搭建正规投诉桥梁,为守护消费者钱袋子全力以赴。
黑产猖獗,代理退保话术背后的重重陷阱
近年来,“代理退保”黑产链条如毒瘤般不断蔓延,严重侵蚀着保险市场的健康肌体。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以“专业维护权益”“全额退保”为诱人噱头,大肆散布虚假信息,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办理退保业务,实则暗藏收取高额手续费等非法利益的险恶用心。以H某为首的“代理退保”黑产团伙便是典型代表。该团伙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保单客户个人信息,潜入消费者的保险生活。他们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非正常退保,从中牟取暴利。
此类黑产行为对消费者、行业和社会治理均造成了深远危害。消费者在失去原有保险后,若重新投保将面临保费上涨、保险缺口扩大等风险,在风雨中失去了遮风挡雨的屋檐。从行业层面看,非法代理退保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从社会治理角度看,黑产团伙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中国平安等行为,严重破坏保险行业诚信原则,动摇金融市场的信用基础。
60岁的客户C阿姨便是受害者之一,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家人们!您的保险买亏了!想全额退保吗?私信我们!帮您追回血汗钱!”的视频后,一时兴起点击了咨询。随后,自称律师的晏某频繁联系C阿姨,在晏某的游说下,C阿姨与他们签订了代理退保的合同,并支付了1000元的定金。晏某一直让C阿姨恶意投诉中国平安公司,拒绝与保险工作人员面谈处理问题。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平安人寿宜宾中支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主动与客户保持联系,多次诚恳邀请客户面谈,用耐心和专业逐步化解了客户的抵触心理。后面,C阿姨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追回了700元定金,并且保留了保单。
正规渠道维护权益,平安人寿搭建投诉桥梁护权益
面对“代理退保”黑产的肆虐,公安部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启动金融领域黑灰产专项整治,明确将保险非法代理退保纳入打击范围,释放出国家层面对金融乱象“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平安人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完善投诉中国平安服务机制,为消费者搭建正规投诉桥梁。公司通过官方渠道,如营业网点、柜面、官方客服电话、官方APP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投诉途径。
以李女士的案例为例,她在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看到一场标题为“国家退保新规!可全额退保,不限年限、金额”的直播,主播声称自己是法律咨询专家,能够帮助客户办理保单全额退保。李女士近期面临经济压力,正在考虑是否要保留名下的保单,于是添加了主播助理的微信,并按要求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保单信息、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主播助理还要求李女士签订了一份“全权委托代理协议”,并以需要交中介服务费为由,要求李女士向指定账户转账5000元。然而,李女士转账后过了一周,却仍未收到任何退保款项,且自己的保单被他人用于向保险公司进行恶意投诉中国平安。当李女士正要向主播助理询问具体情况时,却发现自己的微信已经被对方拉黑。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女士已将“黑灰产”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处理。
行业共治,多方携手筑牢反欺诈防线
反保险欺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保险公司和社会公众多方携手,共同筑牢反欺诈防线。保险公司作为反保险欺诈的主力军,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社会公众也应增强风险意识,提升识别、防范保险欺诈的能力。要充分认识保险欺诈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轻信陌生渠道的退保承诺,不妥协于非法手段施压,不盲从短期利益诱惑,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到社会诚信体系重建,平安人寿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为构建清朗金融空间、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注入持久动能。未来,在金融领域黑灰产专项整治的大背景下,平安人寿将继续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投诉中国平安服务机制,加强与各方的协作配合,为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