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南日鲍”金字招牌——莆田秀屿打造高质量海洋牧场建设实践样板

莆田秀屿区的南日岛是国内优质的鲍鱼养殖基地,人工养殖鲍鱼历史已有20余年,“南日鲍”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优越品质远销海内外。为加快建设“海洋富区”,近年来莆田秀屿着力推动鲍鱼产业从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品牌化、全链条化转型,为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图:秀屿区南日岛东岱湾南日鲍养殖基地
莆田市南日岛海域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水养殖面积超4500公顷,素有“蓝色粮仓”和“海上牧场”之称。从地理位置来看,南日岛地处台湾海峡,周边海域水深流速快、水质清新,盐分和温度适中,适宜鲍鱼生长。
“南日岛有一套成熟的鲍苗培育和成品鲍鱼养殖技术,近年来,不断强健鲍鱼相关产业链,力争实现海洋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南日镇党委副书记林金荣说,南日岛鲍鱼是当地自培鲍鱼品种,简称“南日鲍”,个头大、肉质鲜。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推广,让鲍鱼从曾经的名贵海鲜,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寻常美食。目前,南日岛已初步形成“科技—种苗—养殖—加工—销售—休闲”的鲍鱼产业链,南日镇也凭借“南日鲍”品种入选农业产业强镇。
图: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
林金荣介绍,南日岛是全国最大的乡镇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基地,分布着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35家鲍鱼育苗场,育苗水体近20万平方米,培育鲍鱼苗约1.5亿粒,数量约占全省“半壁江山”。
“水产部门和南日岛养殖户引进优良鲍鱼品种进行育种实验,培养出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味道鲜美独特的南日鲍,探索出渔排式规模化养鲍的模式。”莆田市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惠雄表示,优质的鲍鱼品种离不开科学的培育方式。南日岛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各类研究成果,对南日鲍进行投资和科学育种,坚持不间断改良优化品种,确保品质稳定,实现价值提升。
“我们与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鲍鱼育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南日鲍产业的科技进步。”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鲍协会会长、福建东禹海洋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说,公司年培育南日鲍种苗约2000万粒,年产值千万元以上。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统一提供苗种和技术服务、进行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基地周边养殖户230多户。
悠久的养殖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促成了当地优势鲍鱼品牌的形成。日前,由中国地标节组委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11种国家地理标志鲍鱼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南日鲍鱼品牌价值位列第6,高达41.66亿元,南日鲍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钥匙”。(杨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