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基金 >

五星评级“收割机”?揭秘中融产业升级混合背后的秘密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2-09-26 10:54:47


8月3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2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7.06万亿元,数量达10010只,“选基难”已然成为困扰基民的头号难题。因此不少投资者开始借助第三方机构发布的评级数据,作为自己日常选基的参考。 

正如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站在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上选基金,或能大大节省投资者的时间成本。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五星基金开始脱颖而出,中融产业升级混合就是其中之一。 

在经历了多轮牛熊考验和市场冲击后,中融产业升级仍能从同类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多个专业机构的认可,荣获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是一枚妥妥的五星评级的“收割机”! 

评级数据来源:海通证券(20220904)、银河证券(20220903) 

今天不妨跟随小编一起认识认识中融产业升级混合! 

多维度业绩均表现突出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中融产业升级混合的历史表现不俗。截至二季度,中融产业升级混合自2016年3月18日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91.70%,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32.25%。同时,该基金中长期业绩也毫不逊色,均能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突出收益。

 

(数据来源:中融基金,截至时间:2022.8.31)

从近两年的走势图来看,中融产业升级混合还能实现超越上证指数的业绩走势。如图片蓝色部分所示,即使在大盘整体震荡的背景下,该基金也能大幅度上升,且弹性更好。不仅如此,中融产业升级混合在过去3年、过去5年的业绩排名均在同类前2%,分别为8/443、5/291。(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至时间:2022.8.31)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2022.8.31)

此外,我们知道机构投资者往往具备比较成熟的投资体系,他们对基金的筛选一般都有更严格的流程,也更加专业。如果一只基金的机构持有占比较高,说明这只基金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度较高。

从持有人结构上看,突出的业绩表现使中融产业升级混合获得的机构投资者的高度认可,截至2022年6月30日,基金机构持有占比达39.32%。

 

(数据来源:中融基金,统计区间:2019. 12.31-2022.6.30)

 实力“战将”护航

正如价值投资者马丁·惠特曼所言,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才能为投资者带来可靠的收益。而中融产业升级混合业绩突出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基金经理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

中融产业升级混合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基金经理杨鑫桐是英国塞萨克斯大学国际会计与公司治理专业的研究生,拥有6年的证券从业经历。

另一名基金经理甘传琦,是中融基金的实力“战将”。北京大学金融硕士毕业的他,拥有12年证券从业经历和5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丰富的投研经历,也让甘传琦在投资中形成了偏好成长、兼顾价值的投资风格。

具体到选股上,甘传琦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寻找真正的成长公司,擅长在投资中不断提高对成长的认知,并在“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间寻找到一个投资平衡点,认为三者兼顾的成长股凤毛麟角,投资中要有所取舍。此外,为提高投资的胜算率,甘传琦还非常重视控制回撤。 

长期看好三类投资机会

受疫情扩散、全球通胀、美联储历史级加息等多种宏观事件叠加影响下,二季度刚开始A股市场就呈现出少见行情,主要指数均大幅下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也不乐观。四月底,随着国内政策发力、美国经济疲弱,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开始发生逆转,这种信心的

提振集中体现在汽车、新能源等需求端强劲、供给端有全球竞争力、成本端改善的板块。这些板块也是整个二季度市场反弹期间表现较好的板块。

在此期间,中融产业升级混合的管理人甘传琦抓住了机会,在二季度的操作中,加大了汽车、新能源两个板块的投资。

展望未来,基金经理甘传琦和杨鑫桐表示,有以下三个方向值得长期重视:

●中游先进制造业:继续寻找中游环节中具备定价力、有成本转嫁能力的优势企业,最好还是在非敏感领域有全球出口能力的(全球总供应减少,没有贸易制裁风险,可以替代全球对手)

●上游能源原材料:寻找符合自身投资框架,能部分对冲通胀风险的品种。

●下游必选消费板块:今年市场会反复交易的可能是下游消费端的“后疫情复苏”预期,毕竟疫情总会慢慢减弱,我们国家会找到适应自己国情的对策,一部分消费品可能也会具备中期投资价值。

最后,甘传琦还表示,面对4月份的市场考验,人性会驱动大多数人怀疑自己组合里持仓的正确与否,很多人在低部放弃了后续反弹行情里表现较好的品种。但他认为,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基金经理都应该更加关注长期的价值。

  •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