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基金 >

汇添富蔡志文:2025价值投资三重奏

大众财经网 时间:2025-05-28 10:56:06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深度价值投资,不仅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对市场本质与企业价值的深刻洞察。它要求投资者具备更多的耐心与更强的洞察力,去发掘那些被市场忽视或误解的真正有价值的资产。

作为一名深度价值选手,汇添富基金经理蔡志文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两套完善的选股体系:

• 第一套是偏向价值成长的“PEG-ROIC”法则。PEG=PE/Growth,即市盈率相比盈利增长比率。ROIC是资本回报率指标,衡量的是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蔡志文的要求是A股公司PEG大致要小于0.75,港股公司的PEG大致要小于0.5,并且他们的ROIC基本上要大于15%。其中,PEG小于0.75意味着股票下跌空间有限,原则上可以保证投资组合净值不出现较大回撤;而ROIC大于15%则意味着公司现金流充足,不需要通过融资扩展,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

• 第二套则是 “两高一低”选股法则。“两高一低”指的是高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的企业。高分红加上低估值,对应的就是高股息率。

汇添富蔡志文:2025价值投资三重奏

两套框架让蔡志文对市场的感知能力有了具象化的影子,再结合专家访谈、产业调研、数据建模的研究方式,蔡志文的能力圈不断扩大,在管产品汇添富外延增长、汇添富品牌力一年持有、汇添富添添乐双盈、汇添富双颐等业绩表现亮眼。

汇添富蔡志文:2025价值投资三重奏

注:业绩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年报,排名来源:海通证券基金评价系统官网,数据区间2024/1/1-2024/12/31,汇添富外延增长主题A、汇添富品牌力一年持有A、汇添富添添乐双盈A近一年排名分别为90/867、122/3508、15/1012,同类分别指海通评级分类“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二级债基型”,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在近期汇添富基金举办的“价值红利”专场权益交流会上,蔡志文也分享了他的产品管理思路和未来的市场展望。

蔡志文表示,所管组合在2025年重点布局了三条主线,第一条是供给端可控的上游资源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第二条是中国制造从内卷走向海外,依靠性价比优势持续扩大全球份额,第三条是传统行业供给侧出清后竞争格局的优化。

具体来看:

第一条主线——

供给端可控的上游资源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蔡志文认为,当前全球资源领域呈现结构性投资机会,黄金、电解铝等品种展现出独特价值,而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板块则在供需博弈中孕育长期机遇。

黄金:长期投资逻辑根植于全球货币体系演变,全球纸质货币的持续超发驱动了黄金中长期的稳定升值预期。叠加全球储备货币的均衡化,驱动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加速了黄金短期上涨。

电解铝: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供给侧受制于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需求端则受益新能源转型,电力光伏需求的增长抵消了地产竣工端需求下降。

铜:市场呈现供需弱平衡状态。全球库存处于中位水平,新能源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但供给端弹性较大,企业盈利更多依赖产能释放而非价格弹性。与铝不同,铜企估值已部分反映预期,投资机会需精选具备资源储备的标的。

煤炭:板块经历超预期调整,核心矛盾在于运输成本重构。新疆煤外运成本下降打破了区域价格平衡,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火电需求疲弱,动力煤价较年初高点回落不少。但龙头企业通过长协机制平滑波动,高股息特性形成安全边际。

石油:页岩油油气比上升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石油的全球紧平衡趋势不改,看好资源储量丰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兼具估值便宜、股息率高的龙头公司。

总体来看,资源类资产正步入新常态:贵金属受益货币信用重构,工业金属依托新能源需求重塑估值体系,传统能源在供需再平衡中孕育价值回归。投资策略需兼顾短周期波动与长逻辑演绎,重点把握资源禀赋突出、成本优势显著、估值具备安全边际的优质标的。特别是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格局演变背景下,资源品的战略配置价值将持续凸显。

第二条主线——中国制造从内卷走向海外,依靠性价比优势持续扩大全球份额

蔡志文指出,市场对出口板块存在普遍认知偏差,其实际蕴含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在他看来,出口行业的投资价值主要源于三方面核心逻辑:估值优势显著、商业模式优秀、行业增长可持续性强。

从估值维度观察,出口板块整体处于价值洼地。多数出口企业市盈率维持在10-15倍区间,远低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数据来源:Wind)。

盈利能力的超预期表现成为重要支撑因素。以保温杯代工企业为例,即便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压力,但由于东南亚产能布局的缓冲作用,产品溢价能力反而提升。这类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提升,展现超强盈利弹性。

行业增长呈现多点突破格局。家电出口数据颇具代表性:空调出口量从五年前的0.5亿台攀升至1亿台,年复合增速超10%。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市场异军突起,空调出口量已超越美国,反映出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机遇。市场多元化有效分散了单一区域风险,构建起持续增长的基础。(资料参考:第一财经,《中国空调出口十年变局》,2025/4/17)

需要强调的是,出口投资的成功要素在于精准把握结构性机会。蔡志文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三类企业: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的制造业龙头、深耕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供应商、掌握特定领域技术壁垒的专业化公司。这些企业共同特征是资产负债表健康、现金流充沛、估值具备安全边际,有望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持续创造超额收益。

第三条主线——

传统行业供给侧出清后竞争格局的优化

对于互联网板块,蔡志文认为,静态来看互联网仍有量的渗透逻辑,仍有一定的成长。动态来看,AI和出海能为互联网公司带来增量的收入。

新能源领域,蔡志文建议重点关注电池行业。当前行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海外企业扩产停滞,国内二三线厂商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二是储能及电动重卡等新兴需求爆发,全球储能装机量超预期增长,电动重卡因经济性优势渗透率快速提升;三是头部企业订单饱和,议价能力增强,行业进入量价齐升阶段。

家电行业方面,蔡志文认为该板块兼具高分红、低估值和稳定增长三重属性:白电企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显著提升盈利能力,龙头等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在销量平稳增长中实现利润跃升,叠加海外市场拓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将形成持续的正向循环。

汽车行业正经历颠覆性变革。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加速萎缩,自主品牌通过电动化实现弯道超车。新势力车企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高溢价,这种"强者恒强"的格局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供给侧改革领域关注钢铁和地产的结构性机会。钢铁行业正经历产能出清阵痛,随着海外铁矿供给释放和国内环保限产深化,行业盈利有概率大幅改善。地产行业则呈现冰火两重天:全国性房企受库存减值拖累,但区域性房企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突围。第四代住宅凭借得房率提升和产品升级,在局部市场创造非常高的盈利能力,这种"精品化"路线成为破局关键。

这些行业变迁背后存在共同逻辑:具备定价权的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或模式创新构建护城河,在行业出清阶段扩大竞争优势。投资者需关注现金流创造能力、竞争格局演变以及政策催化三大要素,在结构分化中捕捉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标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 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仔细 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上述基金中,汇添富外延增长、汇添富品牌力一年持有属于中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风险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汇添富添添乐双盈、汇添富双颐属于较低风险等级(R2)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稳健型(C2)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 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蔡志文在管基金业绩表现如下:汇添富外延增长主题股票A自2014-12-08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44.78/6.61、-26.94/-9.08、16.57/16.36、-34.59/-19.78、34.92/28.68、59.78/21.73、6.76/-3.52、-22.71/-17.37、-2.26/-8.71、19.09/13.08;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股票自2015-07-10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11.4/2.87、-12.39/-9.05、11.27/5.53、-33.33/-19.52、51.1/23.09、92.32/13.79、13.02/4.28、-19.68/-11.87、-12.3/-2.98、-4.84/10.81;汇添富品牌力一年持有A自2022-03-01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6.12/-6.33、-4.19/-6.52、23.99/12.76;汇添富添添乐双盈债券A自2023-02-01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1.01/2.03、11.53/8.3;汇添富战略精选中小盘市值3年持有混合发起A自2023-03-22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0.86/-9.51、18.58/8.22;汇添富双颐债券A自2023-06-29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3.14/0.71、4.24/8.3。以上数据来自基金各年年报,截至2024/12/31。

 

来源:大众财经网dzcjw.com



  •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