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基金 > 正文

黑钱为何难以直接流通?被“洗”的钱又从何而来?

时间:2025-07-21 10:58作者:综合来源:大众财经网

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防范洗钱风险”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如果《绝命毒师》里的老白把制毒赚来的钱直接存进银行,会发生什么?大家平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电影里的毒枭赚了满屋现金却不敢花,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些钱“改头换面”变成合法收入?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且非法的行为——洗钱,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便牵扯到了赃款的来源。

洗钱的逻辑何在

洗钱,这个听起来充满戏剧性的词汇,实则源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的真实故事。当时,一个有组织的犯罪集团“黑手党”,利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发展犯罪企业,谋取暴利。该组织的财务总监通过开设洗衣店,将犯罪所得与洗衣店的正常营业收入混合,以此向税务机关申报,使非法资金在形式上合法。从此,人们将洗钱一词专指那些通过各种方式将非法所得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通常来说,“洗钱”行为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可以分类为“自洗钱”和“第三方洗钱”。自洗钱即同一实施主体既从事上游犯罪获得收益,又存在后续赃款处置的行为。第三方洗钱是指由独立于上游犯罪行为人的第三方实施的洗钱行为。

“黑钱”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们往往是大额现金(想想毒贩交易现场),来源不清不楚(没有合法凭证),交易模式鬼鬼祟祟(故意躲避监管)。如果犯罪分子直接拿着大捆现金去买跑车、存银行,无异于自投罗网,也会面临以下几点风险:

一是银行监管:银行对大额现金存入有严格的反洗钱规定,会询问资金来源。一句“这钱怎么来的?”就可能让犯罪分子露馅。

二是税务追查:巨额财富突然出现,税务部门自然不是吃素的,会追查合法收入来源。无法解释?补缴巨额税款加罚款是轻的,重则暴露犯罪事实。

三是警方追踪:大量可疑现金交易本身就是报警信号,警方顺藤摸瓜,犯罪网络很容易被一锅端。

因此,洗钱是犯罪分子享受非法所得的必经之路,目的是让“黑钱”“脏钱”能光明正大地存入银行、用来投资、购买豪宅名车,而不被执法机关发现。

洗钱源头:赃款从何而来?

洗钱本身是下游犯罪,它就像一条浑浊的河流,其源头(上游)才是真正的罪恶之源。这些“脏水”主要来自几大“污染源”:

一是毒品犯罪。贩毒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洗钱上游犯罪之一,毒品交易产生的巨额利润往往需要通过洗钱才能进入合法流通领域。

二是有组织犯罪。比如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敲诈勒索、开设赌场、非法放贷等活动获取的收益,这些钱带有明显的暴力和非法特征,必须经过洗钱才能“见光”。

三是金融犯罪。包括非法集资、内幕交易、金融诈骗等,比如犯罪分子通过P2P平台诈骗得来的资金,或者通过操纵股市非法获利的资金,都需要通过洗钱来掩盖来源。

四是腐败犯罪。一些贪官通过受贿、挪用公款等方式积累的非法财产,为了逃避查处,会通过各种手段将钱转移到海外或转化为合法资产。

此外,走私、贩卖假币、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活动的非法所得,也常常成为洗钱的对象。这些钱带着“血腥”和“罪恶”的印记,一旦被清洗干净,就会让犯罪分子的非法行为得到掩盖,进而助长更多犯罪活动。

案例拆解洗钱的罪与罚

洗钱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公正,我国法律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非常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犯洗钱罪的,没收实施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案例直击:贪污洗钱,触碰红线必受严惩

(1)案情简介

2018年至2022年间,易某利用其担任某镇财政所系统管理员的职务便利,通过篡改惠农系统内农户信息和账户信息,将562万元国家惠农补贴款打入马某、徐某、何某明三人提供的39个银行账户。这些资金部分用于偿还易某所欠三人的债务,剩余部分则被易某据为己有。马某、徐某、何某明知这些资金是贪污所得,仍然提供账户协助易某转移资金,涉嫌洗钱犯罪。

(2)案件处理结果

2023年2月9日,县人民法院以洗钱罪判处马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3月16日,以洗钱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4月3日,以洗钱罪判处何某明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2023年4月19日,易某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案例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岳阳市分行,《典型案例 | 马某等三人贪腐洗钱案》,发布时间2025.03.24。)

如何防范洗钱,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防范洗钱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需要牢记“三不”原则: 不租借(账户证件)、不轻信(高利诱惑)、不参与(非法活动)。

保护个人信息,坚决不出租出借账户

银行卡、证券账户、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均是法律意义上的“你”。无论对方是好友、亲戚,还是许诺给你“好处费”,出租出借账户都极可能被用于转移赃款或洗钱。一旦涉案,账户持有人可能构成帮信罪或掩隐罪,信用受损,甚至资金被冻结、追缴。 

警惕天上掉馅饼的投资陷阱

对宣称“保本高收益”“稳赚不赔”“内幕消息”的投资项目保持警惕。这些往往是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幌子,其资金运作必然伴随洗钱。参与其中,不仅血本无归,更可能被动卷入洗钱链条。

洗钱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隐藏在看似普通的转账、投资、交易背后。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了解反洗钱知识,守住法律底线,不被高额利益诱惑,不参与任何可疑的资金往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